文母
基本解釋
文德之母。對后妃的稱頌?!对姟ぶ茼灐るt》:“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毛 傳:“文母, 大姒 也?!?鄭玄 箋:“文德之母?!薄?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元后傳》:“更命太皇太后為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薄?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鄧騭傳》:“伏惟 和熹皇后 圣善之德,為 漢 文母?!?宋 蘇軾 《上清儲祥宮碑》:“允哲文母,以公滅私,作宮千柱,人初不知,於皇祖宗,在帝左右。”參閱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下》。
成語(Idiom):文母(wén mǔ)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m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章或作品的開頭部分,也指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母是由“文”和“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文”表示文章、作品或事物,“母”表示起源、根源。文母常用來形容文章或作品的開頭部分,也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母常用于文學作品、論文、演講等領域,用來指代文章或作品的開頭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文學作品的開頭部分被稱為“文母”,起到引導讀者、引發興趣的作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母的成語結構為“文+母”,其中“文”為名詞,表示文章或作品,“母”為名詞,表示起源或根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的文母寫得很吸引人。
2. 這個故事的文母讓人對后面的情節充滿了期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文母”與“文章開頭”或“事物起源”聯系起來記憶??梢韵胂笠槐緯拈_頭是一張紙上寫著“文母”的字樣,或者想象一個大樹的根部上有一個標簽寫著“文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文韜武略”、“文質彬彬”等,來擴展對文學和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作文的文母要寫得有趣,才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2. 初中生(13-15歲):在寫一篇文章時,要注意把握好文母,讓讀者對后面的內容產生興趣。
3. 高中生(16-18歲):這篇論文的文母部分要寫得深入淺出,引導讀者進入主題。
4. 大學生及成年人:研究一個領域時,要了解該領域的文母,了解其起源和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