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難
成語(Idiom):國難 (guó nàn)
發音(Pronunciation):guó n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國家遭受重大災難或危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國難是指國家面臨重大的災難或危機,可能是由于外部侵略、自然災害、內亂等原因引起的。這個成語強調了國家面臨的困難和危險,需要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應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國難一詞通常用于形容國家面臨嚴重的困難時,可以用來表達對國家的關切和支持。它可以用于政治、歷史、新聞等相關領域的討論和描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國難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一文中。據傳,在戰國時期,晉國遭受了外敵入侵,國家面臨巨大的危機。當時,晉國的大臣們紛紛上表請求國君采取措施,共同抵御外敵,保衛國家。國君非常感動,稱贊他們的忠誠和勇敢,用“國難”來形容這個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國難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國”和“難”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臨國難時,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抵御外敵。
2. 國家面臨的國難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共渡難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國難”這個成語:
將“國”字聯想為國家,而“難”字則聯想為困難。國家面臨困難時,就是國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歷史上的國難事件,如抗日戰爭、文革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要為國家的國難做出貢獻,從小做起,努力學習。
中學生:面對國家的國難,我們應該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為國家爭光。
大學生:國家面臨的國難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每個人都應該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成人:國家的國難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國家建設,共同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