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笥
基本解釋
《后漢書·文苑傳上·邊韶》:“腹便便,五經笥。”言其腹中裝滿經學,有如藏五經的竹箱,后用以稱精通經學的人。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 虞 秘書 世南 曰:‘昔 任彥昇 善談經籍,時稱為五經笥?!?/p>
成語(Idiom):五經笥
發音(Pronunciation):wǔ jīng s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才智、學問極其豐富,知識淵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經指的是《易經》、《經》、《詩經》、《書經》、《禮經》五部經典著作,而笥則是一種古代的盛物器具。五經笥比喻一個人的知識廣博,學問淵博,能夠背誦和理解這五部經典著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學識淵博的人,尤其是那些對經典著作有深入研究的人??梢杂迷谫澝缹W者、教授、書法家等有著廣博知識的人身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有這樣一則記載:漢代有位名叫楊雄的學者,他的學問非常廣博,精通五經。有一天,楊雄到一家書店購買書籍,店主看到他學識淵博,便稱贊他是個“五經笥”。此后,這個成語便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經笥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五”、“經”和“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歷史、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非常了解,真是個五經笥。
2. 這位教授的學識廣博,被學生們譽為五經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經笥與五部經典著作進行聯系,想象一個人背著五部經典著作的盛物器具,象征著他的學識淵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五部經典著作的內容和作者,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希望將來也能成為一個五經笥,學到更多的知識。
2. 初中生:我爸爸雖然是個普通工人,但他的知識面很廣,我覺得他是個五經笥。
3. 高中生:我正在備戰高考,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五經笥,掌握更多的知識,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