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歸
基本解釋
(1).歸來或往來一次。《呂氏春秋·報更》:“寡人之國小,不足以留客,雖游,然豈必遇哉?客或不遇,請為寡人而一歸也。”《新唐書·何蕃傳》:“事父母孝,學太學,歲一歸。” 唐 劉滄 《贈顓頊山人》詩:“ 洛陽 紫陌幾曾醉, 少室 白云時一歸。”
(2).猶言同歸。《文選·陸機<演連珠>》:“臣聞性之所期,貴賤同量;理之所極,卑高一歸。” 李善 注:“言物雖貴賤殊流,高卑異級,至其極也,殊涂共歸。”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譽石》:“譽石殺鼠,蠶食而肥,物性雖反,齊之一歸。”
(3).謂逝去。 唐 徐夤 《鶴詩》:“閬苑瑤臺歲月長,一歸華表好增傷。” 宋 蘇軾 《王復秀才所居雙檜》詩:“青蓋一歸無覓處,只留雙檜待昇平。”
(4).珠算上單位除法練習之一。參見“ 歸除 ”。
成語(Idiom):一歸
發音(Pronunciation):yī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歸還、歸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歸是指物品或人回到原來的地方或歸屬的狀態。它表示事物或人回歸本位,歸還原狀,也可用來形容人找到歸宿或找到自己的位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歸常用于描述物品歸還、人回到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等情況。也可用于比喻人找到歸宿、找到自己的位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歸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傳有一個叫阿瞞的人,他被迫離開了家鄉,四處流浪。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挫折后,他終于找到了歸宿,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管經歷多少困難,最終都會有回歸的時候,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歸是由“一”和“歸”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一”表示一個,歸表示返回、回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的借書期限已經到了,記得要把書一歸。
2. 經過多年的奮斗,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感到非常滿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回家歸宿”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外面漂泊,最終找到了回家的路,回到了自己的歸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歸還、回歸相關的成語,如“歸去來兮”、“回光返照”等,擴大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圖書館的書一歸,不要超過借書期限。
2. 初中生: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音樂家。
3. 高中生:考完高考后,我終于可以一歸故鄉,和家人團聚了。
4. 大學生:畢業后,我要回到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