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幃
成語(Idiom):裳幃(shang1 wei2)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g w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婦女的裙簾。也比喻女子的家庭生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裳幃一詞源自古代婦女的服飾,指的是婦女的裙簾。在古代,婦女的家庭生活主要圍繞著家務、家庭、子女等展開,因此裳幃也成為了代表女子家庭生活的象征。成語“裳幃”用來比喻女子的家庭生活,強調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女性的家庭生活,特別是指婦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可以用來形容女性在家庭中承擔照顧家庭、照顧子女等重要任務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裳幃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三年》中,原文是“裳帷之闉”。裳帷是一種古代婦女的衣物,用來圍裹在裙子外面的布簾。成語“裳幃”由此演變而來,用來比喻女子的家庭生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裳幃為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從小就將家庭生活視為自己的裳幃,盡心盡力地照料家人。
2. 她的裳幃生活非常幸福,每天都過得充實而快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裳幃”聯想成婦女的裙簾,表示女性的家庭生活。可以通過想象婦女在家中穿著裳帷,忙碌地照顧家庭和子女,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婦女地位和家庭生活,以及不同時期對女性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媽媽是家里的裳幃,每天都照顧我們的生活。
2. 中學生(12-18歲):她把家庭生活當作自己的裳幃,無私地為家人付出。
3. 大學生(18-22歲):她在大學期間,仍然把家庭生活作為自己的裳幃,盡力平衡學業和家庭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