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報
成語(Idiom):惡報(è bào)
發音(Pronunciation):è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惡劣的行為或惡劣的報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惡報是一個形容詞和名詞的組合,用來形容惡劣的行為或者指惡劣的報應。它強調了惡劣行為會帶來惡劣的后果。在中國文化中,人們普遍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觀念在成語中得到了體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惡報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惡劣的行為或者警示別人不要做壞事。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惡劣的行為會帶來不好的結果。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做了壞事而遭受到了報應,或者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過去的惡劣行為而受到了懲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惡報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文學家,他年輕時曾經擔任過長沙的官職。有一天,相如在官府里看到了一位名叫樊噲的官員,樊噲以奸詐的手段謀取私利,甚至殘害百姓。相如深感義憤,決定揭發樊噲的罪行。結果,樊噲聽說相如要揭發他,十分惱怒,決定對相如進行報復。他通過陷害和誣陷,使相如喪失了官職,甚至被判處死刑。然而,樊噲的惡行并沒有逃脫法律的制裁,最終他也因為自己的罪行而受到了嚴厲的懲罰。這個故事就是惡報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惡報是一個由形容詞“惡”和名詞“報”組成的成語。惡表示壞、惡劣的意思,報表示報應、報罰的意思。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表示惡劣行為帶來惡劣結果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多年來做盡了壞事,最終終于得到了惡報。
2. 不要做惡事,否則你會有惡報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惡報與惡劣的行為和惡劣的結果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做了很多壞事,最終遭受到了惡劣的報應,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惡報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善有善報、因果報應等,以加深對惡報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欺負了同學,結果被老師罰站,真是惡報。
2. 初中生:那個小偷偷了很多錢,后來被警察抓住了,真是惡報。
3. 高中生:他利用職務之便牟利,最終被紀委調查,終于得到了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