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虛與委蛇(xū yǔ wěi shé)
發音(Pronunciation):xū yǔ wěi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虛假,行為狡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虛與委蛇是由虛與實、委曲求全兩個成語合成而來。虛指虛假,委指曲折,蛇指狡詐。虛與委蛇形容人言辭不真實,行為狡猾,善于欺騙和掩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虛與委蛇常用于批評貪官污吏、奸商騙子等行為不端之人,也可以用于形容人際關系中的虛偽和狡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虛與委蛇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十五年》。當時,齊國有一位叫孟嘗君的貴族,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地位,常常用虛假的言辭和狡猾的手段來欺騙人民和其他貴族。后來,人們就用“虛與委蛇”來形容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虛與委蛇是一個由兩個成語合成而成的新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政客總是虛與委蛇,不可信任。
2. 他的承諾只是虛與委蛇,根本靠不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虛與委蛇的發音與其含義進行聯想,虛假的言辭和狡猾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虛與委蛇意義相近或相反的成語,如真心實意、誠實守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虛與委蛇地說了很多假話。
2. 初中生:政客常常虛與委蛇,不可信任。
3. 高中生:他的承諾只是虛與委蛇,根本靠不住。
4. 大學生:在商場上,有些商人常常虛與委蛇,以欺騙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