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然
成語(Idiom):竦然
發音(Pronunciation):sǒng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恭敬、敬畏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竦然形容人因敬畏或害怕而身體發抖的樣子,也可以形容人對某種事物或某個人感到非常敬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對權威、神圣的事物或人感到敬畏和恭敬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秦始皇在位時,有一次他到陜西巡視,經過涇陽時,看到涇陽縣令李斯在城門前迎接,立即下馬行禮。秦始皇對李斯的舉止非常敬畏,感到很是驚訝,說:“我這個天子竦然,怎么能讓一個縣令竦然呢?”從此,竦然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人對權威、神圣的事物或人感到非常敬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到那位名家時,竦然行禮,表示對他的敬仰之情。
2. 孩子們聽到老師的訓斥,竦然不敢出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敬畏”、“恭敬”等詞語進行聯想,同時可以通過記憶故事起源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成語,如“惴惴不安”、“戰戰兢兢”等,進一步擴展對于敬畏、恭敬等情感的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看到那位名人時,我竦然地向他鞠躬致敬。
2. 初中生:在參觀博物館時,我竦然地看著珍貴的文物,心生敬畏之情。
3. 高中生:面對老師的訓斥,我竦然不敢反駁,心中充滿了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