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曲不離口
發音(Pronunciation):qū bù lí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熟悉的曲調或詞句深入人心,隨時能夠口頭表達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曲不離口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某種曲調或詞句深入人心,隨時能夠口頭表達出來。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對于某種事物非常熟悉,以至于他能夠隨時、隨地地引用或表達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曲不離口通常用于描述某人熟悉的曲調、詩句或其他口頭表達。比如,當你表揚一個歌手能夠完美地演唱某首歌曲時,你可以說他對這首歌曲曲不離口。此外,當某人能夠熟練地引用某個故事、名言或其他知識時,也可以使用曲不離口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曲不離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王進的人,他非常喜歡戲曲,每天都在家里唱戲。他的妻子非常生氣,認為他太過沉迷于戲曲,于是決定給他一個教訓。她找來一個戲班的演員,扮成貴妃,假裝被王進的唱戲所吸引。當王進唱到一半時,貴妃突然站起來說:“曲不離口,口不離曲。”意思是說,你唱戲的時候嘴巴離不開曲調,曲調離不開嘴巴。通過這個故事,人們開始使用曲不離口來形容某人對某種事物的熟悉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曲不離口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曲和口都是名詞,不離是動詞短語,表示不分離、不分開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于古詩詞非常熟悉,幾乎每天都能夠背誦一首,可以說是曲不離口。
2. 這位演員對于角色的臺詞如數家珍,曲不離口地演繹出了角色的特點。
3. 她已經熟記了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詞,所以每次去KTV都能夠曲不離口地唱出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住曲不離口這個成語,你可以聯想一個人唱歌的情景。想象一個人唱著自己熟悉的歌曲,而這首歌曲的曲調和歌詞就像是他的嘴巴離不開的東西,隨時隨地都能夠唱出來。通過這個聯想,你就可以記住曲不離口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曲不離口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曲高和寡(形容某人在音樂、文學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但交際能力較差)或者一曲之士(形容某人在音樂或文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于這首兒歌的歌詞曲不離口,每天都能夠唱出來。
2. 初中生:他對于這個游戲的攻略曲不離口,每次都能夠輕松通關。
3. 高中生:她對于這部小說的情節曲不離口,可以說是對小說非常了解。
4. 大學生:我對于這個話題的觀點曲不離口,可以隨時進行深入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