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納
成語(Idiom):拜納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n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服從、順從、佩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拜,古代行禮時向上級行禮,表示尊重和順從;納,接受、接納。拜納意為尊重、順從他人的意見或決定,表示對他人的能力或智慧的佩服和認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他人的能力、智慧或決定表示佩服和順從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對某種觀點或理論的認同和接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拜納最早出自《荀子·勸學》:“夫拜者,敬之至也;納者,接之誠也。”意思是說拜是表示尊敬,納是接納,并且要真誠地接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拜納為動賓結構的成語,動詞為拜,賓語為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聰明才智讓人拜納。
2. 領導的決策明智果斷,大家都拜納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拜納拆分為“拜”和“納”,想象自己在向他人行禮表示尊敬,并接受對方的意見或決定,以此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尊敬、順從相關的成語,如“恭敬不如從命”、“順從人意”等,以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的知識太棒了,我真是拜納不已。
2. 初中生:班長的領導能力很強,同學們都拜納他的決策。
3. 高中生:老師講的課堂內容很有深度,我們都拜納老師的學術造詣。
4. 大學生:導師的指導讓我受益匪淺,我對他的學術能力深感拜納。
5. 成年人:領導的決策明智果斷,大家都拜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