鯁諤
成語(Idiom):鯁諤(gěng è)
發音(Pronunciation):gěng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犀利,意味深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鯁諤是由“鯁”和“諤”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鯁指魚骨卡住喉嚨,喻指事情的關鍵所在;諤指言辭直截了當,意味深長。鯁諤合在一起,形容言辭犀利,深入要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鯁諤多用于形容言辭犀利、深入要害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辯論時的鋒芒畢露,演講時的精辟觀點,或者文章中的深刻見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鯁諤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列傳》中。當時,劉邦派遣平津侯呂臣去勸降項羽,呂臣以鯁諤形容自己的辭令:“諤諤諫猛將,鯁鯁戰勝敵。”意思是言辭犀利,能夠擊敗敵人。后來,鯁諤逐漸成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言辭犀利,意味深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鯁諤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鯁諤,讓人深受啟發。
2. 這篇文章的觀點非常鯁諤,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鯁諤”與“言辭犀利,意味深長”這個含義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用魚骨卡住喉嚨,表示言辭犀利,深入要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言辭的成語,例如“鋒芒畢露”、“妙語連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解釋真是鯁諤,讓我一下子明白了。
2. 初中生:他的辯論觀點真是鯁諤,讓我佩服不已。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論證真是鯁諤,讓我深受啟發。
4. 大學生:他的演講真是鯁諤,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