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酒胡
基本解釋
古時宴會中用以勸酒的小木偶。亦稱酒胡、酒胡子。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八:“飲席刻木為人,而鋭其下,置之盤中,左右欹側,僛僛然如舞狀。久之,力盡乃倒。視其傳籌所至,酬之以盃,謂之勸酒胡。”
成語(Idiom):勸酒胡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jiǔ 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勸酒胡是指不懂得節制的人喝酒過量,醉得不省人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酒胡這個成語由勸酒和胡組成。勸酒表示勸說別人喝酒,胡指的是胡涂、糊涂。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在喝酒過多后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酒胡多用于描述酒場上的情景,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喝酒過量后表現出的糊涂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其他場合下做出的荒唐舉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酒胡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飲酒文化。在古代,宴會上常常會有人勸酒,而有些人喝酒過量后會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因此就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酒胡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勸酒”是動詞短語,表示勸說別人喝酒;“胡”是名詞,表示胡涂、糊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喝得勸酒胡,一會兒說笑話,一會兒又哭起來。
2. 昨晚他喝得勸酒胡,差點鬧出了事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勸酒胡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喝酒過多后,變得胡涂糊涂的樣子,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的飲酒文化和相關的成語,如“酒肉朋友”、“酒囊飯袋”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勸酒胡這個成語的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喝得勸酒胡,互相扶著走路都走不穩。
2. 初中生:他們喝得勸酒胡,結果打破了一桌子的酒杯。
3. 高中生:他們喝得勸酒胡,結果在酒吧門口吵起了架。
4. 大學生:他們喝得勸酒胡,結果一個人走錯了房間,進了別人的房間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