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駁
成語(Idiom):非駁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爭辯,不辯解,不反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非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非表示否定,駁表示辯駁。非駁的基本含義是指不爭辯,不辯解,不反駁對方的言論或指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非駁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他人的指責、質疑或攻擊時,不與對方爭辯,保持沉默或不做任何回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不抱怨,不辯解,而是默默承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非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陳涉世家》中。故事講述了陳涉在起義軍中任命徐庶為謀士,徐庶在起義軍內部有很高的威望。有一次,陳涉的一個親信因為私心而被徐庶嚴厲批評,但陳涉卻沒有為他辯解,而是默默接受了徐庶的批評。這個故事成為了非駁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非駁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非為動詞,駁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對方的指責,他選擇了非駁。
2. 她不愿意與他爭吵,因此選擇了非駁的方式來維持和平。
3. 在面對挑戰時,他選擇了非駁,默默承受了一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非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面對他人的指責時,他選擇了非駁,即不與對方爭辯,而是保持沉默。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非議、非命、非親、非禮等。這些成語都有著類似的結構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批評了他,但他選擇了非駁,沒有為自己辯解。
2. 初中生(13-15歲):面對同學的質疑,她選擇了非駁,而是默默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
3. 高中生(16-18歲):在家長會上,他的父母對他的成績提出了質疑,但他選擇了非駁,而是積極改進學習方法。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工作中,面對同事的批評,她選擇了非駁,而是從中吸取教訓,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