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窺
成語(Idiom):遐窺(xiá kuī)
發音(Pronunciation):xiá k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遙遠地窺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遐窺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遐和窺。遐指遙遠,窺指偷窺或窺視。遐窺的含義是遙遠地窺視,指的是通過遠距離觀察或窺視來了解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遐窺常用于形容通過遠距離觀察或窺視來了解事物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對事物的了解有限或膚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遐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文公十五年》中,原文是“遐窺公車”。這個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50年左右,當時魯國的文公出巡,有人遠遠地窺視他的車隊。這個成語由此而來,后來逐漸演變為遙遠地窺視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遐窺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遐和動詞窺組成。遐作為動詞,表示遠離或遙遠;窺作為動詞,表示窺視或偷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山頂,遐窺遠方的美景。
2. 通過望遠鏡,我們可以遐窺星空的奧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遐窺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山上,遙遠地窺視著遠方的景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視覺相關的成語,如“目不窺園”、“目不識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站在山頂,遐窺著遠方的大海。
初中生:通過衛星圖像,我們可以遐窺到地球的奇觀。
高中生:他對這個問題只是遐窺一二,缺乏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