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辭
基本解釋
(1).不辭讓;不推辭。《禮記·哀公問》:“固臣敢無辭而對。” 鄭玄 注:“辭,讓也。” 宋 蘇軾 《再游徑山》詩:“此生更得幾回來,從今有暇無辭數(shù)。”
(2).沒有言辭;沒有口實。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其書戰(zhàn)伐,甚謹(jǐn);其惡戰(zhàn)伐,無辭。何也?” 宋 梅堯臣 《鬼火后賦》:“客慚忸無辭而起,余方掩乎衡門。” 葉圣陶 《窮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無見,則無辭可以加罪。”
成語(Idiom):無辭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ú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言辭、不說話、無話可說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沒有話可說或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意見或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無言以對、無法辯駁,或者表示某種情況下無法用語言來解釋或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源自于《左傳》,其中有一則描述了齊康公與管仲的對話。管仲為齊國的重要官員,他因為某個原因得罪了齊康公,被貶至齊國的邊遠地區(qū)。齊康公想要調(diào)查管仲的罪行,但管仲在齊康公質(zhì)問他的時候一言不發(fā),保持沉默。齊康公無法從管仲那里得到任何有關(guān)他的罪行的信息,于是只好放過了他。后來,人們用“無辭”來形容無法說話、無法表達的情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而“辭”表示言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毫無辭藻,只能選擇無辭以對。
2. 面對老師的質(zhì)問,學(xué)生只能無辭以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辭”與“無言以對”這個意思聯(lián)系起來,因為它們的意思相似。可以通過多次使用這個成語并嘗試造句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xué)習(xí)成語,可以嘗試學(xué)習(xí)其他與表達無言或無話可說相關(guān)的成語,如“啞口無言”、“默不作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面對老師的批評,小明無辭以對。
2. 初中生:他在辯論賽中遇到了一位非常厲害的對手,感到無辭可說。
3. 高中生:在考試中,他遇到了一道完全不會做的題目,只能無辭以對。
4. 大學(xué)生:在辯論比賽中,他用事實和邏輯完全擊敗了對手,使對手無辭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