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弟子
基本解釋
謂乃門的弟子。《論語·泰伯》:“ 曾子 有疾,召門弟子。” 唐 韓愈 《送王秀才序》:“吾常以為 孔子 之道,大而能博,門弟子不能徧觀而盡識也。” 陳白塵 《中國劇壇的驕傲--序<田漢話劇選>》:“作為 田漢 的門弟子,作為南國社的一員,我是不能已于言了。”亦省稱“ 門弟 ”。 陳蛻 《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詩:“一從寢疾呼門弟,久廢徒行僭大夫。”
成語(Idiom):門弟子(mén dì zǐ)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dì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拜師學藝的學生或門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門弟子是由“門”和“弟子”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門”指代師傅或學院等教學機構,“弟子”指代拜師學藝的學生或門徒。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拜師學藝的學生或門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門弟子”來形容一個正在拜師學習的學生,特別是在傳統的手藝或技術領域中,如武術、繪畫、音樂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虛心好學、刻苦鉆研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師徒制度。在古代,學習一門技藝通常需要拜師學習,成為師傅的門下弟子。門弟子成語就是形容這種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門弟子”的結構是“門 + 弟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優秀的門弟子,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終于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畫家。
2. 他在拜師學藝后一直努力學習,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名著名的音樂家,真是一個好的門弟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門前站著一個學生,他正在向門里的師傅請教學習。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門弟子”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的師徒制度和傳統技藝,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門弟子,學習繪畫技巧。
2. 初中生:他是一位好的門弟子,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武術運動員。
3. 高中生:她是一名優秀的門弟子,在音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 大學生:我希望成為一名門弟子,學習傳統文化和技藝,為保護和傳承中華文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