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懸而未決
發音(Pronunciation):xuán ér wèi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沒有得到解決,還處于未確定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懸指懸而不下,未決指未能決定。懸而未決形容事情沒有確定下來,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無法做出最終決策或解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情、問題、糾紛等尚未解決或確定的狀態。可以用于描述各種各樣的情況,例如法律案件的審理、商業談判的進展、決策的擱置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懸而未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中。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國君齊襄王因為一次戰爭而陷入困境,他無法決定是繼續戰爭還是和解。他的大臣們對此意見不一,爭論不休,最終導致了事情的懸而未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懸而未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已經懸而未決很久了,我們需要盡快解決。
2. 老板對我們的提議還沒有給出明確的答復,目前還是懸而未決的狀態。
3. 這場官司已經懸而未決了幾個月,雙方都在等待法院的最終判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懸而未決”與“事情懸在半空中,還未決定”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視覺圖像,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決策、解決問題相關的成語,如“決一死戰”、“決策艱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還沒有告訴我們下個月的考試時間,所以我們的學習計劃還是懸而未決的。
2. 初中生:我們班級要組織一次郊游活動,但是地點還沒有確定,現在還是懸而未決的狀態。
3. 高中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還沒有下來,我現在的未來還是懸而未決的。
4. 大學生:我正在考慮是否出國留學,但是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現在還是懸而未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