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如出一口(rú chū yī kǒu)
發音(Pronunciation):rú chū yī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或寫字一模一樣,沒有差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如出一口是指多人說話或寫字的內容完全相同,沒有任何差異。比喻思想、觀點完全一致,沒有分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多用于形容多人的言論或文字內容完全一致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多個作品或文章內容雷同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鹿鼎記》是中國作家金庸先生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其中有一段描寫梁山泊的人物在一起商議時,都說出了相同的話,形成了如出一口的情景。這段描寫成為了如出一口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如:像、好像、似乎;出:從嘴里說出、從筆尖寫出;一:表示程度的詞語;口:指嘴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的觀點完全一樣,說出來的話就像如出一口。
2. 這兩篇文章的內容幾乎一模一樣,簡直如出一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如出一口”這個成語與“一模一樣”這個口頭禪進行聯想,形象地表示多人的言論完全一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學習與“如出一口”相關的成語,如“如出一轍”、“如出一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同學的作文內容都一樣,就像如出一口。
2. 初中生:我們班同學的答案都一樣,簡直如出一口。
3. 高中生:這個講座的觀點和我想的完全一致,說出來的話就像如出一口。
4. 大學生:我們小組的研究報告內容幾乎一模一樣,簡直如出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