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輩
徒輩(túbèi)
發音:tú bèi
基本含義:指沒有出息、沒有成就的人。
詳細解釋:徒輩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徒”和“輩”兩個字組成。“徒”意為沒有、空,表示沒有什么實際價值;“輩”意為同輩、同類。徒輩一詞用來形容那些沒有什么成就、沒有什么出息的人,指他們在某個領域或方面沒有取得成功或成就。
使用場景:徒輩一詞常用于貶義,用來批評那些懶惰、無能或者沒有努力進取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學習成績差、工作能力低下、生活無動力的人,或者形容那些在某個領域沒有任何突出表現的人。
故事起源:徒輩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強調個人的努力和追求,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通過學習和修身養性來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因此,那些沒有努力進取、沒有取得成就的人被視為徒輩。
成語結構:徒輩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別的固定搭配。
例句:
1. 他一直沒有好好學習,成績很差,真是個徒輩。
2. 那個人雖然年紀不小了,卻沒有什么實際成就,真是個徒輩。
記憶技巧:記憶徒輩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來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徒步行走,但是他沒有目的地,走了很久也沒有取得任何成就,就像是一個徒步的人一樣。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徒輩這個詞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如果想進一步學習類似的成語,可以學習“徒勞無功”、“徒勞無益”等類似的詞語,它們都是用來形容沒有取得實際成果、沒有取得好結果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不認真聽課,成績一直很差,真是個徒輩。
2. 初中生:他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沒有什么進步,真是個徒輩。
3. 高中生:他沒有好好復習考試,結果考了個倒數第一,真是個徒輩。
4. 大學生:他在大學里一直沒有參加任何社團活動,也沒有取得什么成績,真是個徒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