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支脫節
基本解釋
閃失,出岔子。《水滸傳》第二回:“小人又有杯酒,路上恐有些失支脫節,不是耍處。”《水滸傳》第八三回:“次日 宋江 聽報 遼 兵已近,即時傳令諸軍將士:‘首先交鋒,要看個頭勢,休要失支脫節。’”
成語(Idiom):失支脫節 (shī zhī tuō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zhī tuō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之間的聯系或組織之間的協調關系出現問題,導致不順暢、不連貫或不協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支脫節形容事物之間的聯系斷裂或組織之間的協調關系出現問題。這種情況下,各個部分之間的協調關系被打破,導致整體不順暢、不連貫或不協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各種事物之間關系不協調、不連貫或不順暢的情況,如工作中團隊合作不暢、思維不連貫、人際關系不協調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有一篇名為《失支脫節》的文章,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位名叫鮑魚的人在砍伐樹木時,由于操作不當,導致樹木脫離支撐而倒地。這個故事引申出了“失支脫節”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事物之間的聯系斷裂或組織之間的協調關系出現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失支脫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的各個部門之間失支脫節,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2. 他的演講思路不連貫,完全失支脫節。
3. 這個項目的各個環節之間失支脫節,導致進展緩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支撐物上的各個部分突然脫離,導致整個支撐物失去了平衡和穩定性,從而形成了“失支脫節”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失支脫節相關的成語,如“支離破碎”、“離經叛道”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在畫畫的時候,手突然失支脫節,畫得一團糟。
2. 初中生:班上的團隊合作不好,各個成員之間總是失支脫節,導致項目無法順利進行。
3. 高中生:寫作文時,思路突然失支脫節,不知道該怎么繼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