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體
成語(Idiom):法體(fǎ tǐ)
發音(Pronunciation):fǎ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法令或制度的形式和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法體是由“法”和“體”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法令或制度的形式和內容。它強調了法律、規章制度的完備性和嚴密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法體一般用于描述法律、規章制度的形式和內容??梢杂脕肀磉_對法律、規章制度的尊重和遵守,也可以用來批評過于拘泥于形式而忽視實質的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記載,法體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賈誼傳》中。賈誼是西漢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漢書》中寫道:“夫法體者,君子之器也。”這句話意味著法律制度是君子的工具,必須具備完備的形式和內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法體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強調,我們要嚴格遵守公司的法體,不得違反規章制度。
2. 這個政策的法體很嚴密,需要我們仔細研究和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法體”與“法律制度的形式和內容”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一個法律文書的形狀,上面寫滿了各種法律條文,代表著完備的法律制度的形式和內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法律術語和法律制度,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治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尊重學校的法體,不亂丟垃圾。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要遵守學校的法體,不得違反校規。
3. 高中生:法體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我們應該積極參與法制教育。
4.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中堅力量,我們要深入學習法律知識,為社會的法體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