捘削
成語(Idiom):捘削(zǔn xuē)
發音(Pronunciation):zǔn x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力削減,比喻懲治、整頓或清除舊習、舊風、舊物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捘削是由“捘”和“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捘的意思是用力去除、清除,削的意思是削減、減少。捘削的基本含義是用力削減,比喻懲治、整頓或清除舊習、舊風、舊物等。它表示對不良現象或陳舊事物進行徹底清除、整頓或改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捘削多用于形容對社會、制度、習俗等進行改革、整頓、清除的情況??梢杂脕砻枋鰧Ω瘮‖F象的整治、對陳舊傳統的改革、對不良習慣的糾正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捘削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是西周時期的一位賢臣,他在魯國出任宰相之前,魯國內部陷入了混亂和腐敗的境地。周公上任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整頓國家,包括削減官員的權力、淘汰貪官污吏、清除不良習俗等。在他的領導下,魯國逐漸恢復了秩序和繁榮。后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創造了成語“捘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腐敗現象進行了捘削。
2. 這個社區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捘削,清除了一批不良分子。
3. 學校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了捘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捘削”聯想成一個人用力削減不良現象或陳舊事物,形象地描述了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周公的事跡和他在魯國的治理經驗,以及其他類似成語的用法和故事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業進行了捘削,指出了不足之處。
2. 初中生:我們班級進行了一次整頓,對學習環境進行了捘削。
3. 高中生:學校組織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親身感受到對貧困地區的捘削。
4. 大學生:社團組織對成員的行為進行了捘削,提高了整體素質。
5. 成年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腐敗現象進行了捘削,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