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危急存亡之秋
發音(Pronunciation):wēi jí cún wáng zhī q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處境危險,生死存亡之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處于危險境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國家、民族、組織等面臨巨大危機,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最終失敗,被困于垓下之戰。項羽與劉邦的對峙,被形容為“危急存亡之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的成語,由形容詞“危急”和動詞短語“存亡之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危急存亡之秋,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共克時艱。
2. 這個國家正處于危急存亡之秋,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渡過難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這個成語的發音“危急存亡之秋”,將“危急”與“存亡之秋”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危險和生死存亡的境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危機相關的成語,如“危如累卵”、“危在旦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游戲中,我們的任務是拯救被困在山洞里的人,他們正處于危急存亡之秋。
2. 初中生:歷史上,中國曾經經歷過很多次危急存亡之秋,但我們的祖先都堅持下來了。
3. 高中生: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各個國家都面臨著危急存亡之秋,需要加強合作與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