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定
成語(Idiom):驗定(yàn dìng)
發音(Pronunciation):yàn d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驗證和確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驗定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驗”表示驗證、檢驗,而“定”表示確定、決定。合在一起,驗定表示通過驗證來確定某個事物或情況的真實性、準確性或合法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驗定常用于描述對某種情況、事物或論點進行仔細的觀察、檢驗和確認。它可以用來描述科學實驗的結果,法律案件的裁定,證據的真實性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典籍《左傳》中。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44年,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莊公想要選定一位賢能的官員擔任重要職位,但他猶豫不決,無法做出決定。于是,他決定通過一個特殊的方法來驗定候選人的才能。他在宮殿的門口設了一個陷阱,每個候選人都要通過這個陷阱,如果能夠順利通過,就被認為是有能力的人。最終,只有一個人成功通過了陷阱,他就是齊國的大夫子鮑叔牙。從此以后,“驗定”這個成語就被用來表示通過一定的方法來確定事物的真實性或準確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驗定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驗”和動詞“定”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科學家們正在實驗室中進行驗定,以確認新藥的療效。
2. 法庭需要對證據進行驗定,以確定其真實性。
3. 這份文件需要經過專家的驗定,才能作為法律證據使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可以將“驗定”聯想為一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對實驗結果進行驗證和確定的過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驗定”相關的成語,如“驗貨”、“確定不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需要驗定我的答案是否正確。
2. 初中生(13-15歲):警察需要對現場進行驗定,以確定罪犯的身份。
3. 高中生(16-18歲):科學家們花費了很多時間來驗定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4. 大學生(19-22歲):我正在進行一項實驗,希望能夠通過驗定來驗證我的假設。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法院需要對證人的證言進行驗定,以確定案件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