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退食自公
發音(Pronunciation):tuì shí zì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或領導自愿辭去官職或權力,追求清廉正直的品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退食自公是由“退食”和“自公”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退食”意為辭去官職,不再享受吃公家飯的待遇;“自公”指自愿放棄權力,追求公正廉潔的品德。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官員或領導自愿放棄權力,追求清廉正直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官員或領導在面臨誘惑或考驗時,能夠自覺追求清廉正直,不被權力腐蝕。也可以用來稱贊那些能夠自律、自省,追求高尚品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朝。當時,劉宋朝有一位名叫蕭子良的官員,他任職時非常廉潔正直,深受人們的敬仰。后來,蕭子良被任命為太尉,成為朝廷的高級官員。然而,他并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謙虛自省。他經常對自己說:“我是為人民服務的,我不能被權力腐蝕。”因此,他辭去了太尉的職務,回到了家鄉,過上了平凡的生活。人們對他的清廉正直非常敬佩,后來就用“退食自公”來形容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因為追求清廉正直,選擇了退食自公。
2. 他在面臨貪污的誘惑時,能夠退食自公,展現了他的高尚品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退食自公”與一個形象聯想起來,例如想象一個官員或領導在餐桌上主動把自己的食物推給公眾,表示自愿放棄特權,追求公正廉潔的品德。這樣的形象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廉潔正直相關的成語,例如“廉潔奉公”、“清正廉潔”等。這些成語都是形容官員或領導廉潔正直的品德,有助于加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退食自公,不要作弊。
2. 初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應該退食自公,為同學們做出榜樣。
3. 高中生:面對誘惑,我們應該退食自公,堅守自己的原則。
4.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精英,我們要退食自公,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