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hī lù sù cān ㄕㄧ ㄌㄨˋ ㄙㄨˋ ㄘㄢ尸祿素餐
亦作“尸祿素飡”。 謂空食俸祿而不盡其職,無所事事。 漢 劉向 《說苑·至公》:“久踐高位,妨羣賢路,尸祿素飡,貪欲無猒。”《后漢書·五行志一》:“宰相多非其人,尸祿素餐,莫能據(jù)正持重。” 宋 王禹偁 《讓西京留守表》之二:“非不眷戀明代,蓋憂逼近死期,述度德量力之心,減尸祿素餐之咎。”亦省作“ 尸祿 ”。《尚書大傳》卷四:“尸祿之士猶可驕也,正身之士去貴而為賤,去富而為貧。” 唐 韋嗣立 《偶游龍門呈諸大僚》詩:“短才叨重寄,尸祿愧妨賢。” 宋 李昉 《禁林春直》詩:“豈合此身居此地,妨賢尸祿自知非。” 清 李賡蕓 《炳燭編·本兵》:“本兵之地,豈容尸祿養(yǎng)疾?”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尸祿素餐
成語(Idiom):尸祿素餐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ī lù sù c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尸體和骨灰為食的人,比喻為了貪圖權(quán)勢和利益而不擇手段、不顧道德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尸祿素餐這個成語是由“尸祿”和“素餐”兩個詞組成。尸祿指的是以尸體和骨灰為食的人,素餐則是指吃素。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為了追求權(quán)勢和利益而不擇手段、不顧道德的人,比喻他們像吃尸體和骨灰一樣沒有底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尸祿素餐這個成語多用于貶義,形容那些為了謀取權(quán)勢和利益而不擇手段、不顧道德的人。可以用于批評那些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權(quán)力或追求私利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尸祿素餐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據(jù)說,這位官員為了追求權(quán)勢和財富,竟然將尸體和骨灰當作食物來吃,以示對權(quán)勢和利益的無限追求。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那些為了私利不擇手段的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謀取利益,竟然不擇手段,真是個尸祿素餐的人。
2. 那個官員為了權(quán)勢和財富,不惜尸祿素餐,真是可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尸體和骨灰的形象,將尸祿素餐這個成語與為了追求權(quán)勢和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人聯(lián)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利益相關(guān)的成語,如“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為了考試作弊,真是尸祿素餐。
2. 初中生:那個公司的老板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簡直就是尸祿素餐。
3.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為了爭取選舉,不擇手段,真是尸祿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