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根
基本解釋
(1).佛家語。上等根器。指對佛法的領悟程度屬于上等。《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修六度。” 宋 陳善 《捫虱新話·韓文公與大顛論佛法》:“今 大顛 與首座侍者三人,互相引發,皆迥絶言議之表,所謂為上根者説大乘法因果報應,文字語言固不論也。”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二出:“下方有個 金嬰 ,雖在塵世,卻有上根,他妻子 鐘氏 ,原是 靈山 上一個比丘尼。”
(2).指具有上等根器的人。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就三周而論,為上根説法,授上根記,初善也。”
英文翻譯
1.{數} co-root; co-radical
成語(Idiom):上根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g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性格或行為有些剛強、頑固,不易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根的含義是指人的性格或行為比較剛強、頑固,不易改變。這個成語的意思來自于植物生長時,根系在土壤中向上生長,表示堅強和頑強。用來形容人,表示其性格堅強,不易受外界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性格、態度、行為等方面,表示其頑固、不易妥協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齊國。當時,齊國君主齊威王想要攻打韓國,但齊國的大臣們認為這個計劃不可行。然而,齊威王非常固執,堅持要攻打韓國。有一天,齊威王在宮中散步時看到一棵樹,樹的根系非常堅固,沒有被風吹倒。他認為這棵樹的生長方式象征著堅強和頑強,就用“上根”來形容自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根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上”和“根”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上根的人,不管別人怎么說,他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2.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很上根,不容易被挫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上根”與堅固的樹木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棵樹的根系向上生長,堅固不倒,就可以聯想到“上根”表示堅強、頑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上根”相關的成語,如“上進心”、“上行下效”等,來豐富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是個上根的人,她每天都會堅持給我講故事。
2. 初中生:老師說我是個上根的學生,因為我在學習上很努力。
3. 高中生:雖然他是個上根的人,但他的觀點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4. 大學生:我認識一個上根的同學,他的決定一旦做出就不會改變。
5. 成年人:他是個上根的老板,不容易被別人的意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