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烈
成語(Idiom):俠烈(xiá liè)
發音(Pronunciation):xiá l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俠義豪勇,忠誠熱血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俠烈是由“俠”和“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俠”指的是有俠義之心、勇敢無畏的人,常常為正義而戰。而“烈”則表示忠誠、熱血,意味著對事業、家庭、國家等有著強烈的忠誠和熱情。因此,“俠烈”指的是具有俠義精神、忠誠熱血的品質和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勇敢正直,無私奉獻的人,尤其是那些為正義而戰、保護弱者的英雄人物。它可以用來稱贊他們的勇敢、忠誠和熱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有一則關于俠烈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主父偃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大夫,他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不顧個人安危,奮不顧身地與敵人作戰,最終犧牲。他的行為被后人稱為“俠烈”,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俠烈”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俠”和“烈”,其中“俠”在這里表示俠義,而“烈”則表示忠誠熱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保護弱者,毫不猶豫地沖上前線,展現出了真正的俠烈精神。
2. 這位年輕人在面對困難時展現出了俠烈的品質,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俠”字和“烈”字分別與俠義和忠誠熱血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可以通過想象那些勇敢正直、無私奉獻的英雄形象,來加深對俠烈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俠義精神的故事和相關成語,如“俠肝義膽”、“忠誠耿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級的俠烈,總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2. 初中生:這位俠烈英雄為了保護家人,不惜冒著生命危險。
3. 高中生:他具有俠烈精神,義無反顧地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