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式
成語(Idiom):稽式
發音(Pronunciation):jī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稽式指審查考核的方式和標準,也可以表示審查、核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稽式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官僚制度,用于指審查考核的方式和標準。它可以用來形容對事物進行仔細的調查、審查和核實,以確保其真實性和合法性。稽式還可以表示對某人的能力、品德或行為進行評估和判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稽式常用于正式場合,特別是在官方、法律和行政環境中。它可以用來描述對文件、證據、報告等進行仔細審查和核實的過程。此外,稽式也可以用來指評估一個人的能力、品德或行為,例如在招聘、選拔或晉升過程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稽式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徒·大司馬》一書中,是古代中國官僚制度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古代,官員需要經過嚴格的考核和審查,以確保他們的能力和品德符合要求。稽式的概念逐漸演變為一個成語,用來描述對事物進行仔細審查和核實的過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稽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招聘新員工時,公司會進行嚴格的稽式,以確保只選擇最合適的人選。
2. 這份報告需要經過稽式,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稽式的發音“jī shì”與“記事”相聯想,表示對事物進行記事、核實的過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官僚制度和考核制度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歷史和文化知識。你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審查、調查和評估相關的成語,例如“核查”、“審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用稽式檢查我們的作業是否完成得漂亮。
2. 初中生(13-15歲):學校會對學生的品德和學習成績進行稽式,以評選優秀學生。
3. 高中生(16-18歲):大學入學考試對考生的知識掌握進行稽式,以選拔優秀的學生。
4. 大學生(19-22歲):在實習期間,公司會對我們的工作表現進行稽式,以評估我們的能力。
5. 成年人(23歲以上):政府部門會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稽式,以確保其合法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