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既
成語(Idiom):靡既(mí jì)
發音(Pronunciation):mí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敗壞、行為放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靡既是一個古代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靡(mí)指的是人的品德敗壞,行為放縱;既(jì)則表示事情已經發生或已經達到某種狀態。因此,靡既表示一個人的品德已經敗壞,行為已經放縱到了極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靡既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墮落、行為放縱,通常帶有貶義。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道德、行為方面的墮落和放縱,警示人們不要追求個人私欲而忽視道德和社會規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靡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故事中,衛將軍驃騎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受到了皇帝的賞賜。然而,他因為功高蓋主,逐漸變得驕傲自滿,品德也開始墮落,行為放縱不羈。最終,他因為自己的放縱行為而遭到了滅頂之災。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品德和行為決定了他的命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靡既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夜之間靡既為非,變得毫無原則。
2. 這個人的品行已經靡既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品德和行為方面完全放縱自己,變得墮落不堪的形象,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德、行為相關的成語,如“敗壞風氣”、“行為不軌”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品德靡既,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他的行為靡既,經常違反校規。
3.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有些人的品德已經靡既到了極點,需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