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魄
成語(Idiom):營魄
發音(Pronunciation):yíng p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精神振奮,意志堅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營魄”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營”指軍隊行營,也可以指軍隊的精神狀態;“魄”指人的精神、靈魂。合在一起,表示人的精神振奮,意志堅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軍隊或個人在困難環境下仍然保持堅定的精神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的勇氣和決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則故事,當時魯國的公子重耳被流放到齊國,他在齊國遭受了各種壓迫和困難,但他始終保持著堅定的意志和勇氣,最終成功逃回魯國,并成為了魯國的君主。這個故事形成了“營魄”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困境中,他展現出了堅定的營魄,沒有放棄。
2. 面對挑戰,我們要保持營魄,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營地的魄力”,即在軍隊行營地堅持下來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軍事、勇氣、意志力等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血戰到底”、“堅忍不拔”、“毅然決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考試前夜獨立完成了所有的復習,展現出了堅定的營魄。
2. 初中生:即使遭遇失敗,我們也要堅持下去,保持營魄。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需要展現出堅定的營魄,不被困難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