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才
基本解釋
文武兼備的才能。《隋書·李雄傳》:“以卿兼文武才,今推誠相委,吾無北顧之憂矣。” 唐 袁暉 《奉和圣制送張尚書巡邊》:“欲識恩華盛,平生文武才。”
成語(Idiom):文武才(wén wǔ cái)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wǔ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既有文化才能,又有武藝才能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武才是指一個人既有文化才能,又有武藝才能。文指文化,包括文學、書法、繪畫等;武指武藝,包括武術、軍事等。一個人既能文能武,即具備了多方面的才能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武才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全面發展,既有文化修養,又有實際能力。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才華出眾,兼具文化和實踐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武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中。故事中,賈雨村和甄士隱是兩位才子,賈雨村擅長文學,甄士隱擅長武藝。他們都是文武才,因此這個成語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武才是一個四字成語,由“文”、“武”、“才”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僅擅長文學,還精通武術,真是一個文武才。
2. 這位教授不僅在學術上有很高造詣,還是一位武術高手,是一個真正的文武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和“武”兩個字形象聯想,比如將“文”字聯想為文學、書法等,將“武”字聯想為武術、軍事等。然后將“才”字加入其中,形成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的形象。可以通過繪畫、造句等方式來加強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比如“文武全才”、“文不加點武不加獨”等,進一步拓展對文武才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既會寫漂亮的字,又會跳舞,真是一個文武才。
2. 初中生(14歲):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文武才,既有學術才能,又有體育才能。
3. 高中生(17歲):他不僅在學術上有很高的成就,還是一位武術冠軍,是一個真正的文武才。
4. 大學生(20歲):他是學校的文學社團成員,同時也是學校武術隊的隊長,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文武才。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祝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