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同病相憐
發音(Pronunciation):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相同的困境或不幸中,互相體諒、互相同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人們面臨相同的困境或不幸時,他們會互相理解、互相安慰,產生共鳴。這個成語強調了共同的經歷和感受,以及在困境中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同樣遭遇不幸的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可用于表達同情、安慰和鼓勵。適用于各種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中,特別是在面對困難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同病相憐,不亦樂乎?”這句話出自春秋時期左國大夫孔破膽的諷刺之辭。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表達同情和共鳴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同病”、“相憐”兩個詞組成,表示共同的病痛和互相憐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都失業了,同病相憐地一起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2.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相互支持,同病相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站在一起,彼此握手表示互相理解和同情,表示同病相憐的情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同情和共鳴相關的成語,如“同舟共濟”、“情同手足”等,以豐富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朋友一起摔倒了,我們同病相憐地哭了起來。
2. 初中生:班級里有一個同學生病了,大家都去看望他,同病相憐地給他送去祝福和鼓勵。
3. 高中生:考試前大家都很緊張,同病相憐地一起備考,互相鼓勵。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們共同經歷了各種困難和挑戰,同病相憐地一起度過了這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