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
成語(Idiom):箜篌引
發音(Pronunciation):kōng hóu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以美妙的音樂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箜篌是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箜篌引指的是箜篌的音樂所引起的共鳴。這個成語比喻通過美妙的音樂使人們的情感受到觸動,產生共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箜篌引常常用來形容一種音樂、文學、藝術作品等在觀眾、讀者、聽眾的心靈中產生共鳴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言行舉止或某件事情所引起的廣泛共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箜篌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桃夭》中的詩句:“箜篌兮,鴛鴦翩翩。風雨落落,羅衣如濡。”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場景,箜篌的音樂引起了人們的共鳴,使得情感如同風雨般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箜篌引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名詞和一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像箜篌引,讓人們心情激蕩。
2. 這幅畫作箜篌引,讓人們感受到了藝術的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箜篌的美妙音樂,想象箜篌的音樂引起了人們的情感共鳴,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音樂及樂器,了解箜篌在古代的地位和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到了一首美妙的音樂,就像箜篌引一樣,讓我心情愉快。
2. 初中生:這本小說的情節很吸引人,就像箜篌引一樣,讓我產生了共鳴。
3. 高中生:這個電影的音樂很棒,箜篌引般的旋律讓觀眾陷入了情感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