詣訪
成語(Idiom):詣訪(yì fǎng)
發音(Pronunciation):yì f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出使者或游客出使拜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詣訪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詣意為出使,訪意為拜訪。詣訪的含義是指出使使者或游客出使拜訪。形容人們互相拜訪交流,表示對他人的尊敬和禮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詣訪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之間互相拜訪、交流的情景。可以用于形容朋友之間的互訪、學者之間的交流、外交使者的拜訪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卜式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秦朝時期,有一個叫卜式的人,他為了學習經書,曾多次遠行拜訪名士。他行至長安,聽說當時有一位很有學問的叫楊雄的人,于是他就去拜訪楊雄。卜式到了楊雄的門前,楊雄卻不出來迎接,只是派了一個仆人出來說:“你既然是要拜訪我,為什么不直接進來?”卜式聽后感到很受打擊,覺得楊雄對他不禮貌,于是就離去了。后來,卜式成為了一位很有聲望的學者,他經常對人說:“我曾詣訪楊雄,楊雄卻不出迎。”這個故事就是詣訪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詣訪了許多名士,擴展了自己的知識面。
2. 作為外交使者,他詣訪了多個國家,加深了雙方的友好關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詣訪”拆分開來記憶,詣意為出使,訪意為拜訪,通過聯想記憶詞語的意義和發音,加深對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拜訪、交流相關的成語,例如“拜訪”、“互訪”、“交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詣訪了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玩得很開心。
2. 初中生:他詣訪了一位著名科學家,向他請教了很多問題。
3. 高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詣訪了多所大學,了解他們的教學環境和專業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