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縮
成語(Idiom):肅縮(sù suō)
發音(Pronunciation):sù s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情或氣氛受到驚嚇、恐懼等因素影響,變得緊張、不自然或沉默寡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肅縮形容人在受到驚嚇或恐懼等情緒影響下,心情緊張、不自然或默默無言。這種情緒常常出現在面對威脅、壓力或不確定的情況下,導致人們表現出謹慎、警惕、沉默或不敢言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肅縮常用于描述人在緊張、壓力或驚嚇的情況下的表現。可以用來形容人在面對重要考試、面試、公共場合發言、遇到突發事件等情況下的緊張和不自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記載了一個與肅縮相關的故事。相如是漢朝時期的一位文學家,他曾經在漢武帝面前表演過一首《鳳求凰》的舞蹈,結果因為緊張而出現了肅縮的情況。這個故事成為了肅縮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肅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肅”是形容詞,表示緊張、不自然的狀態;“縮”是動詞,表示收縮、不敢言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試時,他因為緊張而肅縮不語。
2. 面對老師的批評,他只能肅縮起來,不敢辯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緊張、壓力相關的場景進行聯想,比如面試、考試、公眾演講等,來幫助記憶和理解肅縮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將“肅”和“縮”分別與緊張、不自然的狀態以及收縮、不敢言辭的行為進行對應,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肅縮相關的成語,比如“戰戰兢兢”、“膽戰心驚”等,來拓展對緊張、恐懼情緒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考試前肅縮得連一個字都不敢寫。
2. 初中生:面對老師的質問,他肅縮不語,不敢回答。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他肅縮得不敢說話,甚至連笑都沒有。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肅縮”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