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白
基本解釋
(1).申明表白。《晉書·司馬休之傳》:“但 康之 前言,有所不盡,故重使 胡道 ,申白所懷。”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術智·王敬則》:“ 敬則 遣人致劫帥曰:‘若能自出首,當為申白。’”
(2).稟明。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司馬郊》:“ 郊 嘗居 歙州 某觀,病痢,困劇,觀主欲申白官司。”
(3). 申公 和 白生 的并稱。 申公 、 白生 , 魯 人,皆受《詩》于 荀子 門人 浮丘伯 ,為 楚元王 中大夫。見《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后借指賢才。《宋書·自序傳·沉璞》:“吾遠慚 楚元 ,門盈 申白 之賓;近愧 梁孝 ,庭列 枚 馬 之客。” 唐 羅隱 《岐王宅》詩:“ 申 白 賓朋傳道義, 應 劉 文彩寄音徽。”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寄竹溪》詞:“百年后,尚庶幾 申 白 ,不數 韋 康 。”
成語(Idiom):申白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b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申請和答復,表示請求和回應之間的互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白源自于古代官員辦事時的程序。當官員需要申請某項事務時,他們會寫下申請的內容,然后交給上級審批。上級審批通過后,會在申請上簽字并寫下回復的內容,然后交還給官員。這個程序中的申請和回復的過程就構成了申白這個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申白可用于形容請求和回應之間的互動,特別是在官方或正式場合中使用較多。例如,當你需要向領導提出一個請求時,你可以使用申白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申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場。在古代,官員辦事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其中申請和答復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申白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申白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申”和“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向上級申請了一個假期,不久后收到了申白回復。
2. 我們需要在申請上寫明具體的事由,以便上級能夠給出申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申”字與“申請”聯系在一起,將“白”字與“答復”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申白相關的成語,如“申冤”、“申請”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向老師申請了一個紅花,老師給了我一個申白。
初中生:我向校長申請了一個班級活動,校長給了我一個申白。
高中生:我向大學申請了一個獎學金,大學給了我一個申白。
大學生:我向公司申請了一個調崗,公司給了我一個申白。
成年人:我向政府申請了一個住房貸款,政府給了我一個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