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句
基本解釋
(1).原指古代詩文中字數相同、文意相對的句子。 魏 晉 以來,文人學士講究聲韻駢儷,對句在形式上漸趨格律化。近體詩興起后,因稱律詩的中間兩聯(頷聯、頸聯)為對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 張華 詩稱‘游雁比翼翔,歸鴻知接翮’; 劉琨 詩言‘ 宣尼 悲獲麟,西狩泣 孔邱 ’。若斯重出,即對句之駢枝也。”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對句好可得,結句好難得,發句好尤難得。”
(2).指對聯。《西游記》第四四回:“殿門前掛一聯黃綾織錦的對句,綉著二十二個大字,云‘雨順風調,愿祝天尊無量法;河清海晏,祈求萬歲有餘年。’”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對聯》:“嘗見有人寫對句云:‘拳石畫臨 黃子久 ,膽瓶花插紫丁香。’愛其工巧,不知為何人之句。”
英文翻譯
1.couplet; distich
對句(duì jù)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兩句話相對應或相照應的句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對句是指兩句話相對應或相照應的句子。這兩句話通常在結構、內容或意義上相互呼應,形成一種對比、對照或對應的關系,以達到強調、夸張或修辭等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對句常用于文學、修辭和口語中,用來增強語言的表達力和感染力。它可以用于文章、詩歌、演講等多種語言表達方式中,以突出主題、表現情感或引起讀者或聽眾的共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對句這個詞語的起源已無法考究,但對句的使用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非常常見,如《紅樓夢》中的“黛玉笑道:‘好個癡心的小丫頭,你不說,我不說,這話就對了。’”就是一個對句的典型例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對句是由“對”和“句”兩個字組成,其中,“對”表示相對、對應的關系,“句”表示句子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說得對,我心里也明白。
2. 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句,很有說服力。
3. 這篇文章的結尾是一個對句,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對”字的意思與相對應的關系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對句與修辭手法、文學作品等聯系起來,加深對該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對句的同時,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修辭手法,如對仗、排比、夸張等,以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寫對句,因為它可以讓我的作文更有趣。
2. 初中生:老師說寫作要用對句,我正在努力學習這個技巧。
3. 高中生:我在寫詩的時候常常運用對句,以突出詩歌的意境和表達方式。
4. 大學生:在我的論文中,我使用了對句來增強論點的說服力和邏輯性。
5. 成人:在演講中使用對句可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并加強演講的口才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