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束
成語(Idiom):閣束(gé shù)
發音(Pronunciation):gé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受到權勢者的限制或束縛,無法自由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閣束是由“閣”和“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閣指的是古代官員居住或辦公的地方,也是權力中心所在。束表示限制、約束。閣束的意思是受到權勢者的限制或束縛,無法自由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閣束常用于形容在權勢者的控制下,無法自由行動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受到上級領導、家長或其他權威人士的限制,無法自主決策或行動的局面。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機構或組織內部權力過于集中,導致下屬無法自由發揮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閣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中。故事中,曹操在討伐董卓的戰爭中,任命了許攸為謀士。曹操對許攸十分信任,但同時也限制了他的權力。曹操設立了一道門檻,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能向曹操請示。許攸因此感到自己受到了束縛,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這個故事中的“閣束”一詞,成為了后來形容受到限制的人或事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閣束的結構是“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受到了領導的閣束,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
2. 孩子們受到了父母的閣束,無法自由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閣束”與被關在一個小房間里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自己被關在一個受限制的空間中,無法自由行動,就能夠聯想到閣束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員居住或辦公的地方“閣”的相關知識,以及權力集中、限制自由的社會現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家里受到了爸爸媽媽的閣束,不能玩電腦游戲。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進行了閣束,要求我們按時完成作業。
3. 高中生:學校的規定對學生進行了閣束,不能隨意離校。
4. 大學生:社團對成員進行了閣束,要求參加活動并按時交作業。
5. 成年人:公司里的規章制度對員工進行了閣束,不能私自使用公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