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耒
成語(Idiom):負耒
發音(Pronunciation):fù l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背負重擔,承擔艱巨任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負耒的“耒”字原指耒耜,是古代農民耕作時使用的農具。負耒比喻背負重擔,承擔艱巨的任務或責任。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在工作或生活中承擔重任的形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負耒常用于形容個人或團體在面對困難或壓力時,勇于承擔責任并全力以赴的精神。可以用于表揚那些在工作中勇于擔當、不怕困難的人,也可以用于激勵自己或他人勇往直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負耒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十九年》。當時,齊國有一位叫孟康的人,他為人正直,勇于擔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老人正在背負一捆稻草,但無論如何也背不動。孟康主動上前,將稻草背在了自己的肩上,輕松地離開了。后來,人們就用“負耒”來形容孟康的背負重任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負耒的工作,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
2. 這個項目很重要,需要有人負耒起來才能完成。
3. 面對困難,我們要勇于負耒,不退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負重”的意思,即承擔重擔,背負責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負耒意義相近的成語,如“擔當重任”、“挑大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愿意負耒班級的衛生工作,讓我們的教室更整潔。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負耒組織班級的各項活動。
3. 高中生:我決定負耒家庭的經濟負擔,減輕父母的壓力。
4. 大學生:我希望能負耒社會責任,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