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苦
基本解釋
(1).生氣苦惱。《水滸傳》第二五回:“你卻不要氣苦,我自幫你打捉。”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阿Q 很氣苦:因為這很像是帶孝,而帶孝是晦氣的。”
(2).猶委屈。《紅樓夢》第八十回:“ 秋菱 雖未受過這氣苦,既到此時,也説不得了,只好自悲自怨。”
成語(Idiom):氣苦
發音(Pronunciation):qì k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情痛苦、郁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氣苦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氣有“生氣、憤怒”的意思,苦有“痛苦、難過”的意思。氣苦意味著人們由于遭遇不公、受到欺壓或遭遇困境而感到痛苦和郁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氣苦一詞常用于描述在不公平的情況下感到痛苦的心情。例如,當一個人被冤枉或受到不公正對待時,他可能會感到氣苦。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在困境中感到無助和沮喪的心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水滸傳》中。故事中,一位名叫晁蓋的英雄被冤枉成了山賊,他被迫離開家鄉并加入了梁山泊的強盜團伙。晁蓋在梁山泊的生活非常艱苦,他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挫折。因此,晁蓋常常感到氣苦,他渴望能夠洗清冤屈回到家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氣苦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氣”和“苦”并列使用,表示生氣和痛苦的心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明被老師冤枉了,他感到非常氣苦。
2. 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時,我們可能會感到氣苦和無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氣苦”與生氣和痛苦的心情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遇到不公正待遇或困境時的感受,這樣就能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氣苦相關的成語,例如氣餒(qì něi,形容灰心喪氣)、氣憤(qì fèn,形容憤怒)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氣苦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在游戲中被打敗時,我會感到氣苦。
2. 初中生:老師冤枉了我,我覺得很氣苦。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常常感到氣苦和無助。
4. 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經歷了很多挫折,感到很氣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