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著
成語(Idiom):克著(kè zháo)
發音(Pronunciation):kè z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克著指克制、抑制、約束住某種力量或情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克著是一個由動詞“克”和副詞“著”組成的成語。其中,“克”表示克制、抑制,而“著”表示動作的狀態??酥暮x是指通過某種力量或方式來約束、控制住某種情感、行為或力量,使其不得自由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克著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各種情況時的克制和抑制能力。它可以用來表示克制自己的情緒、克制沖動的行為,或者克制住某種不良習慣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克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中,其中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边@句話意味著為了追求仁義道德,志士仁人愿意舍棄自己的生命。后來,人們將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稱為“克己奉公”,后來演變成現在的“克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生氣的時候能夠克著自己,不亂發脾氣。
2. 這個困難我們一定要克著,不能輕易放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克著”與“克己奉公”聯系起來,兩者都表示克制自己的力量??梢酝ㄟ^反復閱讀、默寫和使用克著的例句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克著相關的成語,如克己復禮、克己奉公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克著自己,不要在課堂上亂說話。
2. 初中生:我在考試的時候要克著自己,不能被周圍同學的動靜影響。
3. 高中生:面對壓力,我們要學會克著自己,保持冷靜和理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