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乃
基本解釋
(1).這才;于是。 漢 應劭 《<風俗通義>序》:“ 周秦 常以歲八月遣輶軒之使,求異代方言,還籍奏之,藏於祕室。及 嬴氏 之亡,遺脫漏棄,無見之者。 蜀 人 嚴君平 有千餘言, 林閭翁孺 才有梗概之法。 揚雄 好之,天下孝廉,衛卒交會,周章質問,以次注續,二十七年,爾乃治正,凡九千字。”《三國志·魏志·楊阜傳》:“ 吳 蜀 以定,爾乃上安下樂,九親熙熙。”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 陽林 ,流眄乎 洛川 。” 南朝 梁 何晏 《景福殿賦》:“既窮巧於規摹,何彩章之未殫?爾乃文以朱緑,飾以碧丹,點以銀黃,爍以瑯玕。”
(2).更端發語詞,無義。 漢 班固 《西都賦》:“爾乃正殿崔嵬,層構厥高,臨乎 未央 。” 晉 張協 《七命》:“爾乃六禽殊珍,四膳異肴,窮海之錯,極陸之毛。” 唐 李白 《大鵬賦》:“爾乃蹶厚地,揭太清,亙層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
成語(Idiom):爾乃
發音(Pronunciation):ěr n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爾乃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意思是“你就是那個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爾乃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爾”和“乃”。其中,“爾”是指代第二人稱的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你”;“乃”是表示“是”的意思。因此,爾乃合在一起就表示“你就是那個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爾乃常用于形容某個人正是被指定或期待的那個人。它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的肯定和贊賞,也可以用來指責某人的行為或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爾乃最早出現在《左傳》這部古代中國史書中。據說,在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晏嬰的官員,他的父親晏嬰父親曾經替人擔任過某個職位。有一天,有人問晏嬰:“你父親曾經擔任過某個職位嗎?”晏嬰回答道:“爾乃是也。”意思是說,“你就是在問的那個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爾乃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爾”和“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年輕人勤奮好學,終于成為了我們公司的總經理,他爾乃是我們的驕傲。
2. 你做出了這樣的事情,爾乃是不可原諒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爾乃”這個成語的發音來記憶它的含義。將“爾”讀作“耳”,想象一個人對著耳朵說:“你就是那個人”,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你還可以嘗試使用成語來豐富你的語言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問小明:“你是不是昨天做錯了作業?”小明回答:“是的,爾乃是我。”
2. 初中生:同學們在討論班級的工作分配,小紅說:“大家都知道我愛畫畫,所以我爾乃是最適合擔任美術委員的人選。”
3. 高中生:老師說:“這次考試成績最好的學生,請你站出來。”大家都看向小李,因為他爾乃是班級里的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