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服
基本解釋
(1).《禮記·曲禮上》:“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陳澔 集說:“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稱五十而作官從政,預聞邦國之大事為“艾服”。 宋 鄭俠 《觀孔義甫與謝致仕詩有感》詩:“古人涖官政,五十曰艾服。”
(2).指五十之年。 北周 王褒 《太保尉遲綱碑銘》:“年踰艾服,任隆臺袞。”
(3).泛指從政。《晉書·鄭沖傳》:“艾服王事,六十餘載。”
猶艾韠。艾,通“ 刈 ”。 南朝 梁 任昉 《為王金紫謝齊武帝示皇太子律序啟》:“化澄上業,草纓垂典,教清中世,艾服懲刑。”
艾服(ài fú)
發音(Pronunciation):ài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忠誠、勤勉、敬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艾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艾字表示忠誠、勤奮,服字表示敬業、盡責。艾服形容一個人對事業或職責的忠誠和勤奮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艾服常用于形容員工、學生、公務員等對工作或學習的認真負責和盡心盡力的態度。也可以用來贊美他人的勤奮和敬業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艾服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員制度。在古代,官員們需要穿著特定的服裝來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艾服就是指官員們所穿的一種特殊的服裝。由于官員們要忠誠、勤勉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所以艾服逐漸成為了形容忠誠、勤奮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艾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工作非常艾服,每天都早出晚歸。
2. 她是一位非常艾服的學生,從不拖延作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艾服的“艾”字聯想為艾草,艾草具有清香的氣味,可以用來驅除蚊蟲。而驅除蚊蟲需要持續的忠誠和勤奮,因此可以將艾草與艾服的含義關聯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勤奮、敬業相關的成語,如“勤能補拙”、“勤學苦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努力考上一所好的中學,展示自己的艾服精神。
2. 初中生:為了實現我的夢想,我會堅持不懈地艾服,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3. 高中生: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艾服精神,考上一所名牌大學。
4. 大學生:我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出對事業的艾服態度,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