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進表
基本解釋
魏 晉 六朝 時,篡位之君每假“禪讓”、“受禪”之名奪取政權(quán)。當讓國“詔書”下達后,又故作遜讓,使朝臣再三上表,勸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種章表多諛頌功德而歸之天命。如 曹丕 代 漢 ,侍中 劉廙 等即率群臣奉表勸進。亦有外族入侵、皇統(tǒng)中斷,大臣上表宗室勸其即位以繼承皇統(tǒng)者。如 晉愍帝 為 劉曜 所殺, 劉琨 等即聯(lián)名上表 瑯邪王 司馬睿 勸進。凡此勸登帝位的章表,通稱“勸進表”。
成語(Idiom):勸進表(quàn jìn biǎo)
發(fā)音(Pronunciation):quàn jìn b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勸進表指的是向上級或領(lǐng)導(dǎo)上報自己的優(yōu)點、成就或建議,以爭取進一步提升或得到認可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進表源自古代官員對自己的優(yōu)點、成就或建議向上級提出申請的行為。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人們?yōu)榱说玫礁叩穆毼换蚋嗟臋?quán)力而向上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建議。勸進表強調(diào)了個人主動爭取進步的精神和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進表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工作或事業(yè)中為了得到晉升或提升而向領(lǐng)導(dǎo)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建議。也可用于形容人們在其他方面主動爭取機會、提升自己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進表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故事。相傳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lǐng),他在秦朝滅亡后,希望能夠得到更高的地位和權(quán)力。于是,他寫了一篇勸進表,向劉邦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建議,希望能夠得到更高的職位。這個故事成為了勸進表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進表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勸進”和“表”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勸進”表示勸告上級,爭取進一步提升;“表”表示上報自己的優(yōu)點、成就或建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年終總結(jié)中寫了一份詳細的勸進表,希望能夠得到晉升的機會。
2. 她經(jīng)常向老板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是她的勸進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結(jié)合勸進表的含義和故事起源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你是一個官員,希望得到晉升或提升,于是你寫了一份勸進表,向上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建議。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自薦狀”、“推薦信”等,這些成語都與個人主動爭取進步和展示自己的能力相關(guān)。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8歲):老師,我寫了一份勸進表,希望能夠成為班級的小組長。
2. 初中生(14歲):我寫了一份勸進表給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希望能夠成為學(xué)生會的一員。
3. 高中生(17歲):我在大學(xué)申請材料中寫了一份勸進表,希望能夠被錄取到理想的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