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長至
基本解釋
指夏至。《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 孔穎達 疏:“長至者,謂此月之時日長之至極,大史漏刻,夏至晝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長至也。”《呂氏春秋·仲夏》:“是月也,日長至。” 高誘 注:“夏至之日,晝漏水上刻六十五,夜漏水上刻三十五,故曰長至。” 陳奇猷 校釋:“《仲冬》謂冬至為‘日短至’,明此夏至當可稱‘日長至’也……‘日長至’亦稱‘日至’。”《舊唐書·代宗紀》:“甲子,日長至,上御 含元殿 ,下制大赦天下,改 永泰 二年為 大歷 元年。”
成語(Idiom):日長至
發音(Pronunciation):rì cháng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時間過得很快,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日長至”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日”、“長”和“至”。其中,“日”表示時間的單位,指一天;“長”表示變得越來越長;“至”表示到達某種程度。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時間過得很快,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時間過得很快的情況,尤其是在某個重要的時刻或者期待已久的事情即將發生之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日長至”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二年》中。故事中,齊國的君主僖公在等待一個重要的消息,時間過得非常慢,他感到焦慮不安。最后,當他終于等到了消息,時間卻突然過得很快,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長。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等待重要事情時時間的流逝感,成為了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日長至”屬于四字成語,由三個漢字和一個標點符號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等待考試成績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慢,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長,真是“日長至”啊!
2. 我們一家人等待春節的到來,時間過得很慢,仿佛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自己在等待重要事情的時候,時間過得很慢,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日以繼夜”、“日暮途窮”等,來擴展對時間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暑假過得太快了,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長,真希望能繼續放假。
2. 初中生:期末考試的前幾天時間過得太慢了,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長,好像永遠都考不完。
3. 高中生:等待大學錄取通知的時候,時間過得很慢,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長,真希望能早點知道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