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小己得失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jǐ dé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個人的小利益與得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己得失是一個描述個人小利益與得失的成語。小己指的是個人的私利,得失表示獲得和失去。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私利與整體利益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批評個人只關注自己的小利益而忽視了整體利益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在做決策時要考慮到整體利益而不僅僅是個人的得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己得失的故事起源于《孟子》這本古代中國的經典著作。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孟子的弟子梁惠王問孟子如何做到既能滿足自己的私利又能顧及國家的整體利益。孟子回答說:“君子有大道,小人只知小利。”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小己得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小己”、“得”和“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只考慮自己的小己得失,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2. 在做決策時,我們要權衡整體利益,而不是只看個人的小己得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小己得失”與“個人的小利益與得失”進行聯想,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迷宮中,左邊是個人的小利益,右邊是整體利益,提醒自己要選擇整體利益而不是只關注個人的小利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舍己為人”、“大公無私”等,來拓展對于個人與整體利益之間關系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會只關注自己的小己得失,我會幫助同學們一起學習。
2. 初中生:在班級競選中,我會考慮到整個班級的利益,而不是只看個人的小己得失。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我要綜合考慮個人興趣和社會需求,避免只關注個人的小己得失。
4.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我會盡力為社會做貢獻,而不是只追求個人的小己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