鞫劾
成語(Idiom):鞫劾(jū hé)
發音(Pronunciation):jū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有過失或犯罪行為的人進行責問、追究或控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鞫劾指對有過錯的人進行責問或追究,通常是指對官員或權力人士進行調查、審問或控告。這個成語中的“鞫”意為審問、責問,“劾”意為控告、追究。鞫劾一詞強調對有罪行的人進行追究和責問,以維護公平正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鞫劾一詞常用于描述對官員、政治家或其他有權力的人進行調查、審問或控告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指控腐敗行為、追究責任、維護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此外,鞫劾也可以用于非官方場合,表示對他人的嚴厲批評和指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鞫劾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描述了齊國大夫鞠伯因為對君主的過失進行指責而被驅逐的故事。這個故事成為鞫劾一詞的起源,并逐漸演變為指責和追究有過錯的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鞫劾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鞫”和“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鞫劾官員的腐敗行為而被視為反腐英雄。
2. 那位律師以鞫劾政府官員的方式來揭露丑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鞫劾”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來幫助記憶。想象鞠伯因為對君主的過失進行指責而被驅逐的情景,將故事情節與成語的意義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鞫劾相關的成語,如“劾截”的意思是指責、追究,而“劾問”的意思是責問、追問。通過學習這些相關成語,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鞫劾”。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鞫劾了欺負同學的同學,讓他認識到錯誤。
2. 初中生:學生會鞫劾了學校領導的不作為,要求改善學校環境。
3. 高中生:學生們聯合起來鞫劾了貪污腐敗的官員,為社會公正發聲。
4. 大學生:律師通過鞫劾揭露了政府官員的貪污行為,引起了社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