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
基本解釋
(1).與之相同。《詩·邶風·旄丘》:“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鄭玄 箋:“ 衛 之諸臣行如是,不與諸伯之臣同。”《淮南子·泰族訓》:“故圣主者,舉賢以立功。不肖主舉其所與同。”
(2).猶同。謂與人一齊。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四折:“寡人帶酒,與同二人欲要起身,被店主人家扯住。”《水滸傳》第六七回:“卻説 關勝 與同 宣贊 、 郝思文 ,引領五千軍馬接來,相近 凌州 。”
成語(Idiom):與同
發音(Pronunciation):yǔ t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與同指的是與人和諧相處,互相友愛、互相幫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與同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句話:“項王與項伯親,與同田,將以為家。”意思是項王與他的兄弟項伯親密無間,像一個家庭一樣共同生活。因此,與同成為了形容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與同一詞語形容人與人之間的友好相處,多用于贊美人際關系和團隊合作的場合。可以用于描述朋友之間的友情、家人之間的親情,以及同事之間的合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與同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故事。故事中的項王和項伯是兄弟,他們深情厚意地共同生活,相互幫助,形成了一種和諧的關系。這個故事被后人傳頌,成為了形容人際關系和團隊合作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與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復雜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兄弟之間的關系非常好,真是與同一家人。
2. 這個團隊的成員與同合作,共同完成了這個項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與同與和諧相處、共同生活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項王和項伯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形成了一種和諧相處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同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于友好相處的理解,如“和衷共濟”、“同舟共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我們與同,不會吵架。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同學們關系很好,大家與同,一起組織各種活動。
3. 高中生:我和我的家人與同,互相支持,共同度過了困難的時刻。
4. 大學生:我們宿舍的同學與同,相互幫助,一起度過了大學的四年。
5. 成年人:我們團隊的成員與同,共同努力,成功完成了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