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
基本解釋
(1).以二敵百。一說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險固之地。《史記·高祖本紀》:“ 秦 ,形勝之國,帶 河 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 司馬貞 索隱引 虞喜 曰:“言諸侯持戟百萬, 秦 地險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 秦 兵當二百萬也。” 晉 張載 《劍閣銘》:“ 秦 得百二,并吞諸侯。”《周書·賀蘭祥傳》:“固則神皋 西岳 ,險則百二猶在。” 宋 王清惠 《滿江紅·題驛壁》詞:“龍虎散,風云滅,千古恨,憑誰説!對山河百二,淚沾襟血。” 清 張尚瑗 《仙霞關》詩:“茲豈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猶言一百掛零。《晉書·王敦傳贊》:“弼成王度,光佐中興,卜世延百二之期,論都創三分之業,此功固不細也。” 唐 許渾 《汴河亭》詩:“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3).猶言百分之二。形容數量之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凡文集勝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成語(Idiom):百二(bǎi èr)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è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聰明、機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二是由“百”和“二”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百表示很多,二表示數字2。百二合在一起表示非常聰明、機智,形容一個人的智慧超過常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二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解決問題或處理事情時非常聰明、機智,能夠迅速找到解決辦法。例如,當一個人在困難的情況下能夠迅速想出解決辦法,我們可以說他是百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百二山人贊》,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山野之人的智慧和機智。因此,百二成為了形容聰明、機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二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展現出了百二的智慧,成功解決了問題。
2. 她是個百二的女孩,能夠迅速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百二與聰明、機智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頭腦中有100個想法,但只選擇了最聰明、最機智的第二個想法,因此被稱為百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百思不解”、“百折不撓”等,來擴展對聰明、機智等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百二的小朋友,數學題總是能迅速做對。
2. 初中生:她是個百二的學生,經常能夠用巧妙的方法解決難題。
3.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百二的智慧,成功擊敗了對手。
4. 大學生:他是個百二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優秀,還善于解決實際問題。
5. 成年人:她是個百二的職業人,工作中總是能夠迅速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